别总要求孩子乖

对于小孩,我们总想给他们贴上标签。就像成人的世界有好人和坏人,在孩子的世界里,通常大人们会把他们简单分成两类人:听话的和不听话的。听话的孩子,在家长的眼里,是乖巧省心的。而不听话的孩子,被批评成调皮、淘气,总是给大人惹麻烦。

这种划分不是现在才有的标准,而是由来已久。我们祖祖辈辈的教育观,就是如此,所以对现在的家庭教育影响依旧很大。总之,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小孩乖乖听话。

在生活中,孩子表现成什么样子,才叫听话呢?所有事情都听大人的,从来不反抗,只有接受和执行。这样的孩子,我们身边有许多。他们看起来既是一群人,又像一个人。不管走到哪里,都安静地跟在父母身旁,既不去玩也不吵闹。看着别的小朋友打打闹闹,他们眼睛里有羡慕的神色,却融入不进去。小声地说话表达自己的要求,即便被父母否决,也只是默不作声。

这样的孩子带出去,通常都会得到大人的夸赞:“这孩子真乖。”是啊,孩子真乖,让做什么就做什么。每当我看到这样的孩子,内心总会隐隐作痛,为孩子压抑的情绪心痛,也为他们的未来担心。有研究表明,大多数特别听话的孩子,长大之后没有主见,甚至独立性非常差。也许他们学习成绩优秀,但在人际交往上,在以后的工作中,不可避免地碰壁。

朋友家有两个孩子,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。哥哥从小就特别文静,性格沉稳,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。父母工作忙起来,就带着他去上班,把他往办公桌前一放,他自己在那里就可以待一上午。除了喝水、上厕所,几乎不去打扰父母工作。有同事看到他的表现,都情不自禁地夸他:“这孩子真乖、真懂事。”哥哥明白那是大人的夸奖,再看看父母赞同地点头,让他越来越习惯听话的生活。

后来妹妹出生了,父母的生活重心开始转移,一边忙工作、一边照顾孩子。没多久他们就发现,妹妹的性格跟哥哥完全不一样,这个孩子也太不乖了!让她吃,她偏不吃,宁愿喝水;让她安静一点,她却要大吵大闹,释放自己的精力。父母无奈地说:“你怎么这么不乖,看看哥哥多听话,你这长大了能有什么出息。”

哥哥上小学了,妹妹也上幼儿园了。周末,爸妈带他们出去玩,路过一个卖冰激凌的摊铺,妹妹停下来说:“我要吃冰激凌,天太热了。”其实那天气温刚好,并没有那么热。妈妈反驳道:“吃什么冰激凌,一点都不热,你看看满大街的孩子,谁吃冰激凌了?一个都没有!哥哥也没嫌热,要吃这个吃那个,就你事儿多!”随即,妈妈又问哥哥:“你想吃冰激凌吗?”

小孩子对又凉又甜的东西,几乎是没有什么抵抗力的。哥哥本来特别想吃,可听完妈妈刚才的话,他又犹豫了:“妈妈,我不热,我不吃。”话音未落,妈妈就继续开始训妹妹:“你看看,哥哥多乖,就你不听话。”可妹妹才不管,她一定要争取到自己的权利。几番哀求撒娇,求完爸爸求妈妈。最终,妈妈还是给她买了一支。妈妈再次问哥哥:“真的不想吃吗?”他犹豫地摇了摇头,轻轻地说出:“我不要。”孩子失落的模样,做父母的没有看到。他们只会教训妹妹向哥哥学习,要做个听话的孩子。而那一天,哥哥看着妹妹手里的冰激凌,内心难过得像是什么东西被融化了。为了被夸一句“听话”,他压抑了孩子的天性,失去了作为孩子应有的权利和快乐。

在家里,他听父母的话,在学校,他听老师的话。他是所有人眼中“听话的孩子”,但他却不是优秀的学生。认真地记笔记,用心地做功课,没有换来好成绩,他只是班里那个中游的孩子。他没有热爱的活动,也没有要好的朋友,因为他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,从小到大都被压抑的太久了。他不知道怎样打开自己的心门,放飞自己的奇思妙想?他错过了这个过程,也就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创造力。

这样的孩子,你让他如何成功,如何像星星般闪耀,如何华丽蜕变,从“乖孩子”升级成“有出息”的人?

不知道成人们能否想起,在他很小的时候,也曾哭闹着想要一个大家都有的玩具。而父母却一遍遍地告诉他:“乖,你不要,那个玩具不好,我们宝贝最听话了。”“听话”这个词,真的是褒义词吗?它让一个幼小的孩子,为了“乖”这个赞美,压抑住了内心的渴望。这种教育,实在是太可怕了。

从小很乖的孩子,不是因为性格文静内向,更不是因为他们是佛系小孩,从小就无欲无求。而是因为父母无意地打压,压在了他们的心里,成为习惯性地沉默。当他们长大之后,心理自然会因为长期的压抑,爆发诸多的心理问题。

他们不敢当众演讲,甚至当众说话都会感觉双腿发抖,因为他们不自信,害怕被大家否定甚至笑话;他们不敢追求自己喜欢的人,害怕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时候,还没说出口就被别人拒绝,那对他们来说,是无法承受的痛楚;团队合作里,他们只能做一个被分配工作的员工,领导的位子与他们无缘,习惯了听话的人,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主导的突破口。

这么看起来,我们已经能概括他们的一生。人际关系、感情生活、工作能力,都不符合成功人士的标准。父母看到孩子非但没有成功,反而还有点“窝囊”,是不是会发出这样的感叹:“看你小时候那么乖,长大没我们盯着,干啥都不行了吧。”

可是我想说,是谁把本来可以成功的孩子,一把推向了平庸的道路,父母的责任大过一切。我们孕育一个生命,认定他/她是这个世界上最特别的存在,就应该全力呵护他们的灵性,而不是用简单的语言暴力,改变孩子的命运。养孩子不是养宠物,动物需要驯服,人类需要的是教育。

长辈们总是希望培养出乖巧听话的孩子,按照他们给出的方向,走完一个复制粘贴的人生。这种经验主义的做法,早就被批判了无数次。孩子的未来,需要他们自己去闯**,而不是任由有“经验”的人们指手画脚。

身为父母,我们的陪伴不是压制,而是疏导。孩子会钻牛角尖,也会垂头丧气,这时候我们的鼓励和安慰,永远比要求他们听话要重要得多。

他们需要表达、需要时间、需要闯**、需要验证,他们是我们最“不乖”的小孩,却是最真实有未来的小孩。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